生活的漏斗现象--信息的失真

每个苦逼的设计师背后总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

生活的漏斗现象--信息的失真 - 牵着手。沉默 - 牵着手。沉默

 

现象:

类似这样的话语,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着:

“其实我的意思是****”

“你不懂我~~”

“为什么你变了~ 你以前不是这样”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着:

上下级之间的争吵,情侣间的冷战,项目的进度拖缓。

最悲催莫过于:“你想要的我却不能够给你我全部 我能给的却又不是你想要拥有的”《最近》李圣杰

矛盾

问题的症结似乎就是信息的失真。

问题

信息的传播途径大概是:

信息发出者想的->信息发出者口中说出来->听众接收信息->听众理解

每个节点都存在信息的失真。一方面是信息发出者的表达技巧决定了表述能否真真切切地表达心中的需求,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词语的理解存在偏差。

你发出信息是想让别人理解你,你接收信息的则是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相信大家都对语文试卷中“请你分析下作者此时的心情”这样的题目感到无比纠结。

 

信息的传播就像被漏斗层层过滤,最后剩下一点点。

画个图估计形象点~

生活的漏斗现象--信息的失真 - 牵着手。沉默 - 牵着手。沉默

 

解决办法:

按个人目前的理解水平,漏斗现象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你根本无法使得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模式都一模一样。

但可以减少漏斗的筛孔--降低过滤率。

换位思考,不单是从对方角度来看问题,而是从对方的思维模式来看问题,说别人能理解的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正是这个道理。

自己去理解对方的话语时,有必要理解对方的生活背景,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应该可以有效理解作者的表达习惯。

单单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出发,结果估计会悲催。

 

 

  希望李圣杰的《最近》改成“你想要的我刚好能够给你我全部 我能给的却又超过你想要拥有的”

评论

© 佘柱湘 | Powered by LOFTER